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

搜索
查看: 475|回复: 0

[资讯] 痛别!常熟籍历史学家戴逸逝世,他用毕生心血著《清史》……

[复制链接]

127

主题

621

积分

113

金币

网站小编

积分
621
发表于 2024-1-24 20:24:3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苏州连声网,让城市听到你的声音!快速加入大家庭…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×
1月24日上午8时12分,常熟籍历史学家戴逸逝世,享年98岁。

b02fb5c67781d4450bf4941963c67b0e.jpg
戴逸先生在书房中。于晓静摄于2011年3月29日

戴逸,1926年9月出生于江苏常熟,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。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、图书馆馆长、清史研究所所长、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、中国史学会会长。现任国家《清史》编纂委员会主任,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,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。
戴逸是中国清史学界领军人物,著有《中国近代史稿》《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》《简明清史》《乾隆帝及其时代》《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》《清通鉴》等40多部著作。
2002年,我国《清史》纂修工程正式启动,戴逸任《清史》编纂委员会主任。2013年,戴逸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。

9fea99aacde42abe74782ef7ee2c9534.jpg

我有幸生长在常熟这片有深厚文化积累的土地上,受益于才华横溢又诲人不倦的老师的指点,每每想起,总有亲切甜美的感觉。

—— 戴逸

对家乡常熟,
戴逸先生有着深深眷恋。
几年前,常熟文史专家沈秋农
对戴老进行了一次专访。
戴先生1931年开始读书,先是就读于虞阳小学,读到三年级就转到一街之隔的塔前小学,直到1937年小学毕业,因此在戴先生心目中,这两所小学都是他的母校。

戴逸自述:
“小学时,我不吵不闹,不好说话,不愿交往,不爱读正课,从不好好阅读课本,却爱好各种游艺,读各种小说、连环画,因此成绩劣等。
家里书读过了,我就到我家斜对门的瞿家去借书看。我父亲和瞿家主人瞿良士很熟。瞿良士是古里铁琴铜剑楼的第四代传人,他有三个儿子,瞿济苍、瞿旭初、瞿凤起,他们比我长一辈。
我还喜欢听苏州评话和看京戏,有一次方桥茶馆中来了一位说评书的苏州人,语言生动,妙趣横生,口若悬河,神采飞扬,我悄悄去听夜书,听出了神,忘记了回家睡觉,家里以为我被坏人拐走了。
到小学毕业时,我有几门课的成绩不及格,知道毕不了业,到毕业典礼那天我就一个人无精打采地在家里看弹词小说《天雨花》。后来还是学校“奉送”毕了业。
小学毕业后就是报考县立中学。发榜那天,我父亲去看榜,回到家里沉着脸,一言不发,我情知不妙,连羞带怕,就躲到大步道巷祖母家中住了一段日子。
小学毕业那年,抗战爆发。在日军进犯常熟前夕,我们全家逃难去了苏北,两个月后回到常熟,不久父亲就带着我和两个姐姐去上海读中学,母亲则带着5个弟妹留在常熟读小学,我则无学可上。
每天晚上看到姐姐和同学在灯下做作业,我只能孤寂地在旁边看看,心里很不是滋味,一种强烈的求学欲望升腾而起,于是就抓紧时间复习功课,发誓要奋起直追。
1938年夏天,苏州中学迁到上海四马路外滩办学,我前往应考,由于成绩差,只能是备取生,但总算有了上学的机会,每天都兴冲冲赶去上学。初中三年,我的学业成绩突飞猛进,在班里名列前茅。”

初中毕业后,戴先生去了苏州工业专科学校,只读了一个学期,太平洋战争爆发,不久后日军强占租界,他也就结束了长达四年的“孤岛”生活,回到常熟进了省立第七中学(抗战前叫孝友中学)就读,学校在北门大街集善医院对面。那年戴逸15岁。

戴逸自述:
“回到常熟后,我除了正常上学外,还经常去焦桐街金叔远先生家里补习《史记》。
金先生讲课与众不同。他先告诉我下一课讲哪一篇,让我先行自习,用朱砂标点,去上课时他先看标错了没有,错的,为你纠正,然后讲授文章大意与历史背景。当时他已经有70岁了,讲课一点不马虎。
下半学期主要讲汉赋和魏晋南北朝的文学,给我们上课的是杨毅庵老师。一次,我忽发奇想,问杨老师,你同四川扬雄有没有关系,为什么你是木字旁杨,他是提手旁扬?杨老师就开始注意我了。
我们学的《中国文学史》的课本由欧阳溥存编写,商务印书馆出版,这本书我喜欢的不得了,杨老师的讲课妙语连珠,出神入化,令人心窍大开,如痴如醉,所以我的成绩很好。
杨老师待我很好,我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。在1942年至1944年那三年的寒暑假,我都要去杨老师家中听他讲授历代文章体裁和著名诗文。
杨老师家住紫金街杨姓大宅院内,记得杨云史到常熟后也住在这里。当时,我想跟他学骈文,他不让我学。
杨老师认为骈文词藻华丽、内容空洞,刻意雕琢,不学也罢。他不教我,我又想学,我就私下里研读。
我曾读过一些骈文如《玉台新咏》、《四六法海》和清代张惠言、吴锡麒的文章,也写过一些骈文,有一篇题为《读桃花扇后》,自认为得意之作,却不敢拿给杨先生看,而是给金老佛老师看,金是南社诗人,嗜酒,贫寒潦倒。
他给我详细批改这篇文章,又给我讲了许多音律典故,我有幸生长在常熟这片有深厚文化积累的土地上,受益于这些才华横溢又诲人不倦的老师的指点,每每想起,总有亲切甜美的感觉。”

戴逸从常熟走出,
一个人,一辈子,一部书。
他的一生,
仿佛就是为了《清史》而生,
被称为“清史研究第一人。

c5a7d51b8ac64ef0393e80a0ba732381.jpg

清史是我的专业,我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它。可说是寝于斯,食于斯,学于斯,行于斯。清史是我的理念之归宿,精神之依托,生命之安宅。

秉笔直书,悬之国门,
是戴逸毕生的愿望,
编纂《清史》的种子
早就在戴逸的心底深深种下。

1961年,著名历史学家、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主动邀请戴逸共同筹备编纂《清史》的相关事宜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编纂《清史》的工作却一直没有启动。一直到2022年,《清史》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,他也从当时一个而立之年的参与者,变成满头白发的掌舵人。

f1f40873e1df0b07f1051c22424c2c55.jpg

《清史》的编纂,
是新中国成立以来
最大的一项国家级文化工程。
3500万字的鸿篇巨著,
他说,即使
“跳到火炉里去,也要炼成”。

为此,90多岁高龄的戴逸,依然坚持每天伏案工作至少6个小时,为《清史》忙碌,在他心里,这是一生中最后、也是最重要的工作。在戴逸主持之下,《清史》纂修工程目前已进入最后审阅阶段。工程终会画上句号,而他与清史的缘分,将愈久弥醇。

f9958e5f36622ca310f04194e37d3808.jpg

常熟,是我可爱的故乡,山河如画,亮丽富饶,人杰地灵,才俊辈出。60多年来,我时常怀念那里的人和事。

山河如画,亮丽富饶,
人杰地灵,才俊辈出。
是戴逸眼中的常熟,
也是他深爱的家乡。

e4307cc5172921599e4b518c4813d48b.jpg

虽年少离家,但常熟的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都给戴逸留下深刻印象。无论是行笔著文,还是给友人信函,都流露出他的绵绵真情,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,他在一篇文章中深情诉说:

我是在常熟城里诞生、成长的。这里的土地哺育了我,这里的文化氛围塑造了我,这里的亲朋师友教育了我,自己的性情、志趣、爱好、思绪和行为模式、生活习惯都在离开故乡以前定型了,我对故乡怀有深切的感情。我每次回乡探亲,当汽车驶进常熟城,首先要看到虞山和方塔,儿时熟识的塔影岚光,渐渐逼近眼帘,从心底涌起对故乡和母亲的仰慕和渴恋,我体会到人类心灵深处那种“寻根”“认同”的强烈感情。

戴逸在另一篇文章中也写道:

我的故乡常熟是一个不算很大的中等城市,自古迄今就诞育或居住过仲雍、言偃、周章、萧统、黄公望、瞿景淳、毛晋、钱谦益、瞿式耜、王翚、吴历、翁同龢、曾朴等许多重要人物。他们对于常熟这个鱼米之乡来说,犹如冠帽上镶嵌的一串明珠美玉,增添了耀眼的光辉。

4904abc76981735db61b3148e07209e2.png
1998年9月,戴逸先生在母校塔前小学

他也将
这份对家乡常熟的情感,
付诸到了实践中。

20世纪80年代初,首轮大规模编史修志工作启动后,常熟市人民政府就聘戴逸先生为《常熟市志》编纂工作顾问。

除了为《常熟市志》撰写序言外,戴逸还为《重修常昭合志》《常熟碑刻集》《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词典》《常熟图书馆志》《塔前小学志》《常熟历史文化研究》等史志书刊撰写序言,为《常熟乡镇旧志集成》题签,为常熟档案馆馆藏的常熟老报纸申报国家珍贵档案撰写推荐意见……

19e43fc6925fadcc761fcc6d619438a7.jpg

2016年,戴逸先生表达了在家乡常熟建立清史南方研究中心的愿望,希望能将自己万余册藏书留在家乡,期待常熟社科研究领域能奇峰突起。2019年10月,经过为期三年的筹建,由原常熟县立图书馆改建而成的戴逸学术馆举行开馆典礼,并正式对外开放,这也是老先生为家乡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 。

af4cfe3b42e52e9a2a38db7f5a34c79f.jpg
痛别戴老!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苏州连声网 客服热线:15162566967 15995973777 ( 苏ICP备2023037614号-1 )

GMT+8, 2025-1-26 01:04 , Processed in 0.051995 second(s), 2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